“同一屋檐下” 春风化细雨——江苏省无锡市新型农村社区治理助农民和谐转型
发布者:新时代志愿者 时间2021-03-26
本报记者周冉冉
在城镇化过程中,如何帮助农民适应身份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?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应如何化解?城镇化率已达77.1%的江苏省无锡市的做法是,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农村社区治理,通过大力推动协商民主、村民自治、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手段,让“同一屋檐下”的矛盾悄然化解。
三级议事,“远邻”议成“近亲”
无锡在全市范围内推广社区协商民主,通过“院落自治”“楼道自治”“村落自治”等形式,推广开放空间讨论会、罗伯特议事规则,规范议事流程,提升议事效率,确保议事质量。
“市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开展‘社区治理服务创新项目评比’,项目实施带动了协商民主在农村社区治理中的广泛应用。”无锡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人员介绍道。
位于无锡市惠山区的张镇桥村,17个村(社区)的居民拆迁安置于此,常住人口超2.2万人。人多了事就杂,居民之间关系冷漠,村委会和居民关系疏离,居民与物业时有冲突,物业与村委会难以配合……一系列问题曾经让张镇桥村“同一屋檐下”的矛盾频频发生。
2018年4月,张镇桥村引进第三方社会组织,启动“和谐张镇桥,同一屋檐下”楼道居民自治项目。两年时间,张镇桥村楼道居民自治完成了“三级连跳”。
第一跳便是张镇桥村及17个拆迁安置村(社区)建立“党建联盟”,通过联盟的沟通推荐、上门走访、组织居民公推等方式,历时两个多月的寻找和酝酿,126名有威信、有热情、负责任的楼道长队伍成立。
第二跳是建立“楼道理事小组-网络议事分会-自治总议事会”三级议事组织,解决群众急难事。楼道长们线下收集民声民需,通过手机上传“智慧张镇桥”网络平台。张镇桥村发动包含村委会、物业、志愿者、社工及政府部门等十种力量,把问题提交议事会,解决百姓的急事难事。平台开通当月便处理了各类楼道问题92项,至今已有500多项民生急事妥善解决。
第三跳是成立了由本社区居民参加的七彩社会工作服务社,楼道自治议事会走向组织化和实体化。同时,12支自治团队在议事会引导下成立,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服务活动,用楼道公约解决了更多社区顽症。
同一个屋檐下,矛盾少了,邻里关系亲了。在关键时刻,更能体现社区凝聚力。在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工作中,张镇桥村短时间内召集500多名党员和志愿者一起参与守卡、门岗、扫楼等一系列工作,三级议事组织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村民“微自治”让烦心事变顺心事
桃源村是著名的“阳山水蜜桃”种植区,位于无锡市阳山镇旅游度假区核心地带,由原姚家桥村和大路头村合并而来。并村后,建制村村域面积扩大、自然村落分散、利益联结机制缺失,曾经陷入“群众参与难组织、公益事业难办成、社会服务难到位”的三难困境。
2017年桃源村“两委”通过走访调研,形成了村民“微自治”基本思路,以前寺舍自然村为试点,引导党员成立党小组,全体村民选举产生村民自治理事会和监事会。
前寺舍自然村村民自治理事会曾遇到一个难题。村南第一排14户村民因为房屋面积较小,在屋后搭建羊棚堆放杂物。这一违章建筑已有30多年历史。直到2017年前寺舍自然村被定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,天然气、污水管道入户、管线入地等均要经过羊棚,拆除是最好的方法。
如何让村民同意拆呢?
村民理事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理事会成员都是在村庄生活了几十年的老邻居,他们与14户村民谈心,动之以情晓之以理,最终,14户村民全都转变了态度,在村委会组织下有秩序地将违章建筑物予以拆除。
在自然村成立党小组,发展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“微自治”是以桃源村为代表的新型农村治理的有效做法。而在新建安置小区中,加强自治组织建设的各种措施也正在发挥积极作用。
“我们从源头抓起,坚持规划开发、入住接收、纳入管理同步对接原则,加强社区规模优化,通过及时新建社区居委会,将每年竣工并交付使用的新建安置小区纳入社区管理。”无锡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工作人员介绍道。无锡市对于规模较小的小区,按照就近原则及时纳入社区(村)实施社区管理;对于不够建立自治组织条件、又找不到合适的社区(村)代管的新建小区,则采取组建社区筹备组方式进行管理。
理顺人财物,帮村民融入社区治理和生活
过去,有一些“空壳村”,村撤了,村民却不愿意把户口迁走。这是因为,拆迁村村民虽然居住在社区,但经济收益分配在村,因此形成社区管理和村委会管理并存的二元管理体制,村民因各种顾虑往往不肯将户口迁至社区。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工作人员就此分析道:“我们需要让百姓认识到,他们的资产已经量化到股份上了。只有让利益跟着股权走,百姓的心才能落在新的社区。”
有鉴于此,滨湖、锡山、惠山等地探索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“户籍随房走、股权跟人走、福利在住地、管理归属地”的要求,在股份制改革到位的基础上,同步推进拆迁村村民户籍归户工作,将安置居民的户籍迁入社区,改变“人户分离”现象,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理顺关系打下基础。
理清“人、户、利”的关系后,社区管理服务要跟上,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,社区人才队伍是关键。2018年,无锡市在原有设施基础上,按照“每百户不低于40平方米”的要求提升城乡社区用房建设,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、农村社区2公里管理服务圈。全市城乡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平均超过1300平方米。
村民入住安置社区后,种菜、楼道堆积杂物、无序晾晒等状况频现。大家还缺乏社区意识,迫切需要社区工作者、志愿者、社会组织等积极介入,从融入、融合的角度进行引导。为此,自2012年起,无锡市连续六年开展公益创投,培育公益组织、资助优秀项目、搭建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交流互动平台,至今项目总资金达5000多万元,覆盖全市500多个社区,累计直接服务对象20万人。
此外,2019年无锡市全面推进社区工作者“星级+薪级”职业体系建设,建立“三岗十八级”薪酬体系,开展星级评定,“星级+薪级”实施以后,社区工作者收入大幅提高,极大提升了社区工作者专业化、职业化水平。而专业社工也积极参与社区创新项目,有效解决一些社区治理难题,激发了新型农村社区创新活力。
通过社区干部入户走访以及一些社区治理项目,比如组织居民把以前常用的农具进行收藏、集中展示,社区空地划片种菜等,都让老百姓体会到家和主人翁的感觉,社区维护靠大家的氛围日益增强,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。
在自然村成立党小组,发展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“微自治”是以桃源村为代表的新型农村治理的有效做法。而在新建安置小区中,加强自治组织建设的各种措施也正在发挥积极作用。
“我们从源头抓起,坚持规划开发、入住接收、纳入管理同步对接原则,加强社区规模优化,通过及时新建社区居委会,将每年竣工并交付使用的新建安置小区纳入社区管理。”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人员介绍道。无锡市对于规模较小的小区,按照就近原则及时纳入社区(村)实施社区管理;对于不够建立自治组织条件、又找不到合适的社区(村)代管的新建小区,则采取组建社区筹备组方式进行管理。
理顺人财物,帮村民融入社区治理和生活
过去,有一些“空壳村”,村撤了,村民却不愿意把户口迁走。这是因为,拆迁村村民虽然居住在社区,但经济收益分配在村,因此形成社区管理和村委会管理并存的二元管理体制,村民因各种顾虑,往往不肯将户口迁至社区。无锡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处有关人员就此分析道:“我们需要让百姓认识到,他们的资产已经量化到股份上了。只有让利益跟着股权走,百姓的心才能落在新的社区。”
有鉴于此,滨湖、锡山、惠山等地探索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和“户籍随房走、股权跟人走、福利在住地、管理归属地”的要求,在股份制改革到位的基础上,同步推进拆迁村村民户籍归户工作,将安置居民的户籍迁入社区,改变“人户分离”现象,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管理理顺关系打下基础。
理清“人、户、利”的关系后,社区管理服务要跟上,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,社区人才队伍是关键。2018年,无锡市在原有设施基础上,按照“每百户不低于40平方米”要求提升城乡社区用房建设,构建城市社区15分钟、农村社区2公里管理服务圈。全市城乡社区服务中心面积平均超过1300平方米。
村民入住安置社区后,种菜、楼道堆积杂物、无序晾晒等状况频现。大家还缺乏社区意识,迫切需要社区工作者、志愿者、社会组织等积极介入,从融入、融合的角度进行引导。为此,自2012年起,无锡市连续六年开展公益创投,培育公益组织、资助优秀项目、搭建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交流互动平台,至今项目总资金达5000多万元,覆盖全市500多个社区,累计直接服务对象20万人。
此外,2019年无锡市全面推进社区工作者“星级+薪级”职业体系建设,建立“三岗十八级”薪酬体系,开展星级评定,“星级+薪级”实施以后,社区工作者收入大幅提高,极大提升了社区工作者专业化、职业化水平。而专业社工也积极参与社区创新项目,有效解决一些社区治理难题,激发了新型农村社区创新活力。
通过社区干部入户走访以及一些社区治理项目,比如组织居民把以前常用的农具进行收藏、集中展示,社区空地划片种菜等,都让老百姓体会到有家、有主人翁的感觉,社区维护靠大家的氛围日益增强,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显著提升。
(来源:中国社会报2020.11.10)